兩個星期前公公打了電話來。
馬可聽完電話苦著臉。
公公在電話裡說,生為獨子的馬可要常常回家看家人。
馬可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,隔天他會下班直接先去公婆家再回來。
我隨著答腔,”準是你兩個姐姐在家,全家人都討論了,你這做兒子的,要負家庭責任,多盡責這檔事了。”
馬可常去看爸媽是應該,只是每次去,不到8,9點就不回家的狀態。
這點讓我有點反感。
不然我們住這麼近,馬可天天去也應該。
只是陳馬可早不習慣曾經居住二十幾年的家。
天天去看公婆總是一頭熱,過了幾天又恢復原樣。
老婆我怎麼催他去看爸媽,他總是找藉口說周末會去的。
因為我們結婚以來,一直維持周末去問安,除了不再一起吃午餐,偶爾媳婦不出席。
公公是長子,是個非常孝順愛媽的貓寶。
我親爹也是,從小看我媽媽的長媳人生。
婚後聽到婆婆的故事,這些長媳們的辛苦及辛酸,不是外人可體會。
雖然義大利是媽寶充滿的社會,但這些孝順的兒子,跟國籍種族無關。
若嫁到把媽當成生命第一,萬事媽作主的男人,不管是不是長子,或是哪國人,人妻的日子鐵定過得不舒坦。
公公及我爸爸,他們剛結婚時幾年都是跟媽媽住,薪水都是給母親管帳的。(對我而言真是不可思議。)
我阿嬤是標準的台灣傳統的婦女。
「男人是天,女人是地」男尊女卑的根深蒂固觀念,給三位媳婦吃了很多苦頭。
搞到兩個媳婦都不理阿嬤,很幸運的是叔叔們都很支持他們的老婆。
倒是我爸有長子的責任,妻子是長媳,好聽是兒子照顧老媽,但責任都丟給老婆了。
阿嬤只會稱讚長子有孝順,一有不稱心就是長媳照顧不周,滿心牢騷。
阿嬤很少好言讚美媽媽,她老人家好像也不想想跟兩位不理她的媳婦而言,我媽就算沒有功勞,苦勞可是扛一大半輩子了。
跟公婆住的媳婦都懂,照顧公婆是件苦差事,做的累得半死,總是被嫌不討好。
那個不理公婆偶爾出現的妯娌,帶個禮物過來,婆婆卻會稱讚這媳婦多懂事多貼心。
婆婆的婆婆聽說是個很惡毒的老女人。
馬可說他奶奶從未說出一句好話,盡是挑剔婆婆為樂。
後來公婆自立出來成家,公公的周末就是全家大小到外縣市的奶奶家。
馬可很討厭奶奶家,因為他的青春美好時光都浪費在那邊。
後來馬可開始抗議不去奶奶家,還鬧了小小家庭革命。
馬可說這些話時,真的好諷刺。
前兩年我來義大利時,他也在重複做公公做的事。
把我青春美好星期天浪費在公婆家,有那麼好幾年,他還是不懂我為何不愛去公婆家。
奶奶晚年那些年,身體不適生病了。
公公原想把奶奶接到家裡照顧,好不容易脫離魔掌的婆婆,打死不讓惡婆婆再度進駐。
最後公公搬去跟媽咪住,到周末才回到自己的家。
這個事對我而言,真是太荒謬了。
孝順父母是應該,但是把自己的老婆及小孩擺在親娘之後,本末倒置。
畢竟公公還有個弟弟,他們也可以請全天看護。
所以每看到婆婆在欺負公公,我心裡很少同情公公,多以幸災樂禍的態度旁觀。
太多婆婆就是跟馬可奶奶一樣,對媳婦完全沒有包容。
十年看婆,十年看媳。婆婆會老,媳婦會壯大。
如果當年馬可奶奶對媳婦好一點點,我婆婆怎會不讓生病的奶奶進家門?
也因公公是生命中只有媽媽及工作的媽寶。
所以前年婆婆中風初期,我總是有些擔憂。
有次我與馬可在BAR喝咖啡,馬可突然臉色凝重地要跟我討論公婆的事。
他無奈地說,公公對奶奶非常孝順,付出很多。
所以相對地公公對馬可有很大的期待,會希望馬可對婆婆做一樣的事情。
「期待?你是說你要回家住嗎?」那時候馬可每天為了婆婆及家人,我家只是他過夜的旅館而已,我早已有最壞的打算了。
「你要學你爸爸那樣!?周末才會回我們的家嗎?這當然可以啊! 你這麼孝順的話,我成全你,那我們就先申請分居吧!然後你可以好好專心照顧你媽,全心全意照顧你那個家!」我越來越大聲的音量及難看的臉色,顯現當時我對陳馬可的失望及憤怒。
馬可急著回說,沒有這回事,明明我們住的那麼近,沒有去公婆家住的必要。我們的家,才是他的家,他只是要我體諒公公的心態而已。
現在事經一年多,婆婆的狀況很不錯。
每天有鐘點看護,我們很快又回到原本的生活。
只是公公偶爾又碎念馬可要負獨子的責任時,總在我們平凡的日子裡激起小小漣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