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篇整理文。
文字及照片資料全來自網路。
羅東聖母醫院的范鳳龍(Janez Janež,1913-1990)是個傳奇人物。
因為身材高大又受人尊敬,而有了「Oki」(日文「大」的意思)這個綽號。
1913年出生於南歐斯洛維尼亞(Slovenia)首都盧碧安納(Ljubljana) 的范鳳龍(當時為奧匈帝國的屬地),從小在虔誠的天主教家庭長大,有一兄一弟及一個妹妹。
母親希望他能成為神職人員,但他卻立志習醫。
醫學院畢業後不久,逢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他被徵召入伍,好全力救治傷患。
戰後,斯洛維尼亞被劃入南斯拉夫。
因不想加入黨派,也在無意間得罪共黨支持者,所以被列入黑名單。
為了躲避政治迫害,范龍鳳展開了逃亡生涯。
他和一群斯洛維尼亞難民搭車前往義大利,在奧地利短暫停留時卻被英軍出賣,將他們交給南斯拉夫共黨游擊隊。
范鳳龍趁隙躲進麥田逃過一劫,並在神父朋友幫助下來到羅馬,認識了在中國雲南教區服務、同為斯洛維尼亞籍的紀勵志主教。
主教得知范鳳龍願意前往雲南行醫,驚喜地代為安排各項事宜。
范鳳龍在1947年先行前往阿根廷,在當地天主教會的安排下於難民營行醫。
隨後在1948年來到中國雲南昭通,和天主教靈醫會的會士們一起工作。
因醫術精湛贏得病人們的愛戴,短短幾個月,全昭通城的人幾乎都認識他,並尊稱他為「頂好」——偉大的醫生。
1952年,在中國共產黨的脅迫下,范鳳龍所屬的教會和靈醫會士們被迫離開中國,經由香港來到台灣的宜蘭縣。
靈醫會在羅東鎮租下一家當時已休診的私人診所,並於同年6月15日籌設羅東聖母醫院。
7月17日,范鳳龍便使用簡單的設備,開了來台灣後的第一刀,為病人取出重達12公斤的子宮肉瘤。
由於台灣早期相當缺乏外科醫生,范鳳龍高超的醫術讓人讚歎。
除了腦部和心肺手術外,范鳳龍什麼刀都得開。
例如胃部開刀時,從第一刀畫下去到皮膚縫合,最快記錄是26分鐘,而盲腸炎開刀最快則是9分鐘。
另外,1970年完成的「牛小骨人體脛骨移植」手術則是他的重要成就之一。
不求名利的范鳳龍只喜歡默默工作,即使執行過許多罕見手術,也未曾在醫學文獻發表或上媒體宣傳。
倒是當地居民聽聞羅東聖母醫院有個醫術高明的外國醫生,不但不收紅包,還讓窮人寫借據看病,醫院甚至每隔幾年便將欠款單燒掉。
後來不只宜蘭地區,全台各地都有人慕名前來求醫。
他的自我要求高,對其他醫護人員也非常嚴格,開刀過程中,任何一個程序、步驟都馬虎不得。
他對護士們的服裝儀容也非常要求,藉此建立起完全無菌的觀念。
而對工作的要求更不在話下。
大夜班護士不小心打瞌睡,他會拍照存證。
若發現護理紀錄與病人描述不符,即使護士已經下班,他也會要求她們立刻回院,護士被罵到哭更是常有的事。
即使他在工作上非常嚴厲看似不好相處,一切皆是為病人著想,他永遠把病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,他對病人的好也是出名的。
每當查房時,若發現病人的經濟有困難,他會想辦法塞錢給病人。
連血庫的血不夠了,他也立刻挽起袖子捐血。
要是原訂開刀的病人沒出現,他還會氣沖沖地跑到會計室質問,是不是向病人收保證金,害他們不敢來開刀!
休息室
范龍鳳一生完成8萬多件外科手術,範圍涵蓋一般外科、泌尿外科、骨科和婦產科,創下台灣紀錄。
之所以能完成這麼多手術,是因為他把時間全留給病人。
在聖母醫院38年的時間,每天除了看診、查房,不然就是替病人開刀。
徹夜開刀到深夜是常有的事。
他的休息室就在急診樓上,如果夜裡有急診病患,他也提供24小時的急診服務。
曾經一個晚上被叫起來20多次,可是隔天早上還是準時到病房,開始一天的忙碌。
曾經有朋友想推薦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,被他拒絕。
《時代週刊》的記者特地前來採訪,他也避不見面。
晚年,他寫給友人的信中提道: 「我懇求你,不要再寫關於我的事了,拿我當偉人沒有意義,在醫院裡我只是個工人⋯⋯我不能嚮往假期,我的生命是獻給在這裡的病人。將來我只有一個願望,走那一大步到永恆去時, 我還在工作。」
范龍鳳與家人的合照
范鳳龍來到台灣之後,就不曾再離開。
就連母親重病時他並沒有回去。
大家問他為什麼?
他默默地轉過身去,堅強的背影有著勇敢的溫柔,話裡帶著淚地說:「回去,也來不及救她了......這裡還有很多要救的人。」
不久之後,傳來母親過世消息。
他強忍住自己的悲傷,冷靜完成手術,術後傷心地趴在桌上不能自已。
為了好好照顧每個病人,范鳳龍從1952年來到台灣後,直到1990年逝世。
即使勞累或生病,未曾請假,日復一日地看診、巡房、開刀,而他也果真如願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刻,安然無憾地返回天家。
范鳳龍不是神職人員,但終身都沒有結婚。
他曾感嘆地說: 「我老遠地跑來,不是為了追求漂亮的女孩,而是為了幫助這些生病無助的女孩。」
「我的幸福是開刀的病人治好了,能健康地回家去。」
獨身的他,過著如同修道士般的生活,抽煙、聽古典音樂、閱讀,是他僅有的消遣。
他說,自己最大的快樂,就是聽到病人手術後的排氣聲。
范鳳龍把病人當作他的家人,就是所謂的視病如親。
有一次他終於請假了,說要到外面走走。
不到半小時,他又回到醫院,同事很好奇地問他:「你今天不是休假嗎?」
原來他的休假,只是在羅東逛了一圈後,就回到工作岡位上,繼續服務病人。
范鳳龍過世八年後,獲頒第八屆醫療奉獻獎。
與他熟識他的人皆認為,如果他還在世,一定不會去領獎。
多虧有他這樣盡心盡力、分分秒秒地守護著宜蘭人的健康。
而他全心投入工作的身影,樹立了大愛無國界無私奉獻的典範。
留言列表